

言語治療及訓練
完成評估後,言語治療師會按個案的能力及需要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透過遊戲及圖卡改善小朋友的溝通能力,例如有煮飯仔、積木、手作、操作類玩具、口肌工具、發音及故事圖卡等,讓小朋友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。另外,治療師亦會教導家長一些親子溝通技巧以及訓練方法,讓治療策略能融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,加強類化能力,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。

語言理解及表達
語言障礙包括理解及表達,常見的徵狀包括未能跟從指令或明白問題,以及表達的詞彙量少、詞不達意、句子簡短。常見成因包括聽覺障礙、智力問題、自閉症或專注力較弱 ,以及日常生活缺乏語言刺激所引致。

聲線
常見情況是孩子由於過度用聲,而引致聲音沙啞,甚至出現「走音」。另外有些孩子說話的聲量過大或過小,可能是和心理因素及社交環境有關。透過言語治療訓練,讓孩子能夠正確運用聲線及以適當的聲量與人溝通。

構音
構音障礙指孩子未能準確地發音,引致說話混淆不清。一般而言,孩子在六歲時已掌握大部分廣東話語音。言語治療師會按小朋友的能力設計訓練層次,由音節、單字、詞語、到句子及對話,透過不同的提示教導正確的發音方法。

口部肌肉
運氣和口部肌肉與構音及吞嚥有密切的關係,透過訓練運氣、下顎、雙唇及舌頭等口肌的力量、活動幅度及協調能力,提升構音的準確度,另外亦有助提升吞嚥能力,改善食物在口腔的處理能力、吞嚥反射協調,減低誤吸的風險,以及改善流口水的問題。

說話流暢度
流暢度障礙,俗稱口吃,孩子在說話時會不自然地在重覆說話中開首或中間的字詞、中斷、停頓,或延長輔音,以致沒法清晰順暢地說出想表達的意思。口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溝通能力、社交能力、及情緒問題,應早日處理。

吞嚥困難
吞嚥困難是指吞嚥食物或飲料時出現困難或不適。常見原因包括腦部及神經系統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、頭及頸部疾病以及老年退化,導致口肌或吞嚥肌肉協調不妥或力度不足,精神狀態減弱等。常見徵狀包括進食後嗆濁咳嗽、「落錯格」、吞嚥後仍食物或飲料留在喉嚨等。如有吞嚥問題,建議盡快尋求言 語治療師的幫助。